凯发国际官网内蒙古呼伦贝尔,百台纯电动无人矿用卡车在华能伊敏露天矿区“上岗”。动力全部来自光伏绿电,满电状态单台可拉载90吨货物行驶约60公里,智能矿山低碳运输加速推进。
新疆吐鲁番,华能10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。作为百万千瓦级陆地高抗风风电项目,该项目所有机组创新采用“抗风轮毂”技术,抗极限风速能力达到57米/秒,可有效应对“沙戈荒”地区的极端大风环境。
作为全球装机容量第二大的发电集团、国内最大民生供热企业,中国华能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,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,助力保障能源安全。
空气也能变身“超级充电宝”?茅山脚下,华能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二期项目加速建设,用电低谷时压缩空气,存储在地下;用电高峰时释放空气,产生电能向电网供电,平衡供需。
我国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装机不断增加,但它们受天气和时段影响较大,给电网的安全稳定带来挑战,需要储能来担当“绿电管家”。“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成后一次充电可储存电量280万千瓦时,能满足约1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。”华能江苏公司工程安质部负责人陈辉介绍,相比传统的油基储热方案,该项目创新采用水作为新型储热介质,能够有效提升储热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黄海之滨,离岸30公里处,抗浪型漂浮式光伏平台——“黄海一号”在水深超30米的海域“站稳脚跟”。6根长约265米、单根重量达到55吨的锚链,将平台与海床牢牢锁定,可抗10米高度的海浪,保障发电效率。“我们正进行漂浮式海上光伏实证研究工作,未来平台可通过拼接组合,探索与海上风电、海洋牧场的融合发展。”华能“黄海一号”漂浮式海上光伏平台设计总工程师刘鑫说。
北京昌平,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内,工作人员正忙着研发高效碳捕集溶液。2024年,华能自主研发的“一种二氧化碳捕集溶液强化再生系统与方法”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。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捕集溶液的再生度,减少单位二氧化碳能耗,使二氧化碳的捕集成本降低40%以上。
建设高效灵活煤电及碳捕集利用封存全国重点实验室、清洁低碳热力发电系统集成及运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;海上风电工程与运行技术研发中心、钙钛矿电池研发中心等5个创新平台入选国家能源局“十四五”“赛马争先”创新平台……
中国华能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围绕国家所需、行业趋势,强化产学研用协同,打造原创技术“策源地”。截至2024年底,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.21%,专利拥有量突破3.2万件。
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
“对于中国华能而言,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方向,传统产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,必须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。”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、董事长温枢刚说。
煤电清洁高效。今年4月,650摄氏度百万千瓦级高效超超临界燃煤示范机组——华能玉环四期扩建项目获核准批复。在这台机组中,主、再热蒸汽温度首次达到650摄氏度,提升了发电效率,大幅降低煤耗。“此前受高温合金材料限制,常规火电机组蒸汽温度最高只能到620摄氏度左右,华能牵头研发的高温材料突破了这一关键难题。”华能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陈锋介绍,与同等级常规机组相比,该机组每年可减少标煤用量超19万吨、减少碳排放超54万吨。
风机增容升级。5月23日,华能乐亭风电场“以大代小”增容改造项目并网发电。“原有的30多台风机已运行超过15年,单机容量只有1.5兆瓦,限制了对当地风资源的充分利用。”项目部经理田亮说,他们重新安装了20台6.25兆瓦机组,风电场年发电量预计提升267%。
中国华能深入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,推动存量风电“以大代小”和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、灵活性改造、供热改造“三改联动”;推广熔盐储热等新业态,响应电网调峰、快速调频及工业供汽的需求,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。同时,实施数智华能建设,推动各产业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。在华能新能源智慧运维平台控制中心,通过智能预警、指标分析等,让企业风电、光伏场站的可利用率均超98%,风电机组故障率下降约40%。
毛乌素沙地边缘,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能源基地——华能陇东能源基地冲刺全面建成投产。“项目按照‘风光火储输一体化’开发,提高项目运行的可靠性、灵活性,其中新能源规划装机600万千瓦,全部建成后每年发出的清洁电能将超140亿千瓦时,通过特高压线路送往山东。”华能陇东能源基地新能源项目基建负责人孟慧梁说。
西南方向,华能四川彭州制氢示范站内,几辆氢能长管拖车等待充装。这是四川首个投入商业运营的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,设计年产氢气1860吨,可满足500辆氢燃料电池车用氢需求,相比天然气制氢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.67万吨。
在澜沧江流域打造风光水储生态保护一体化基地,规划建设的山东石岛湾、海南昌江、福建霞浦三大核电基地开发格局全面形成……中国华能坚持发展以新能源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做好熔盐储热、压缩空气储能、绿电制氢等新技术示范应用,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跑出“加速度”。截至目前,华能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3.7%,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。
在内蒙古华能扎煤公司的百米矿井下,采煤机上锋利的截齿向前滚动,一刀便能“割”下2500多吨煤炭。装运现场,溜煤斗一开闸,55秒装满一节载重60吨的火车皮,保障迎峰度夏外运煤炭供应。
在华能甘肃新能源公司安北风电场,工作人员对比分析风机温度数据、开展异常机组巡检等工作。“我们提前研判设备季节性缺陷,及时进行冷却系统维护,控制设备超温故障频率,提高发电效率。”安北风电场站长解新华说。
面对旺盛的用电需求和极端天气、地震灾害等考验,中国华能牢牢守住保民生、保发电、保供热的底线.6亿平方米;煤炭产量1.1亿吨,连续三年破亿吨,发电量、供热量、煤炭产量均创历史新高。
“中国华能将坚持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首责,以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为发展方向,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齐头并进,在更高起点上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走深走实,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、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、作表率。”温枢刚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