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广网上海9月23日消息(记者郑晓蔚)在全球能源革命的汹涌浪潮之下,传统能源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,新能源崛起之势重塑行业发展底层逻辑。此时,能源服务商的携手发力,不仅是对发展之路的探寻,更是乘势而上的战略结盟,吹响了转型发展的冲锋号,也为行业格局的变革协奏曲增添新的音符。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上海电力实业”)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国石油上海销售”)的战略合作,便是这场变革中的典型范例——一场基于优势互补、携手共进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二者打破行业壁垒,在充电桩建设、储能布局等基础领域协同发力,更在虚拟电厂、车网互动等前沿赛道全力突破,线 的协同效应,为上海乃至全国能源转型提供“强强联合”的优秀范本,也为行业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点亮新方向。
在“双碳”目标指引下,加快发展新能源业务,既是顺应时代的大势所趋,更是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之需。这一深刻共识,如坚固基石托起双方战略合作蓝图,让两家企业从不同赛道出发,在战略方向上完美对接,在“清洁替代、绿色转型”航道上精准交汇、携手同行。
作为深耕电力行业近三十年的综合服务商,上海电力实业早已跳出传统电力服务局限,构建起贯穿新能源建设、生产、消费全环节的全价值链服务体系。在智能电网、储能技术等关键领域,多年技术积累如深厚土壤,使其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具备先天优势。从长兴渔港储能项目落地为港口能源供应打造稳定“蓄水池”,到崇明渔光互补工程实现“板上发电、板下养殖”生态共赢;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高效运营护航市民绿色出行,到虚拟电厂试点推进探索能源优化配置新模式——上海电力实业的每一步布局,都紧扣绿色转型时代主题,彰显对新能源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,也为后续合作奠定坚实技术与实践基础。
另一边,中国石油向新能源转型的决心同样坚定,始终致力于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。截至2024年,中国石油已完成节能量78万吨标准煤、节水824万立方米,新建风光装机504万千瓦。其背后,是中国石油以“清洁替代、战略接替、绿色转型”三步走总体部署为引领,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和生产用能清洁替代,加快CCUS/CCS产业化布局。
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在集团公司坚强领导下,把握“油气氢电非”综合服务商身份,在长久的加油站网络运营中打造“人·车·生活”服务圈,并延伸到充电站网络中,践行“充电+”,打造“车用能源服务网”。伊犁路、虹桥中心花园等充电站的成功运营,便是其始终锚定司乘用户需求的有力印证——通过“司机驿站”等方式载体,不仅满足市民充电需求,更通过温馨服务场景设计提升用户体验,尽显在新能源领域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。
在双方合作的伊犁路站内,大量营运车辆正在有序充电,成为行业内“现象级“站点(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)
战略同频的合作根基,终究要落到业务协同的实践中。作为新能源汽车普及率领先的城市,上海虽在充换电设施建设上走在前列,但“区域分布不均、设备利用率低、运营主体分散”等痛点长期存在——部分站点设备闲置、部分站点排队拥堵,不仅增加监管难度,更造成资源浪费,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。面对这一困境,上海电力实业与中石油上海公司以“基建硬实力+运营软实力”的黄金组合精准破局,为行业整合优化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,且合作呈现“多点开花、深度融合”特征。
上海浦东观海路电动汽车充电站,作为中国石油上海销售首座站外充电站及双方首个合作项目,承载着探索“油电跨界”模式的重要使命。该站点配备40个充电车位,集成 V2G车网互动系统,并增设按摩休息区、智能售货区、自动洗车区,打造“充电+服务”多元场景。上海电力实业全程参与项目设计、采购、施工与运维,凭借专业技术保障站点高效运转,而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则专注于运营与服务,让石油精神成为硬件力量的“内核驱动”。自2024年1月上线以来,日均单枪充电量已达180度,成为浦东南汇地区出租汽车的核心充电集散中心。
新港加油站光伏项目是双方首个加油站内光伏合作项目,通过在加油站屋顶架设光伏并网设施,实现“油站发电自用”绿色转型;未来还计划加入充电设备,构建“光储油充”一体化新型能源补充形态,为传统加油站向综合能源服务站升级提供清晰路径。此外,新虹桥中心花园、环湖西三路等充电站正处于进一步开发阶段,其中虹桥中心花园充电站建成后将与伊犁路形成“双子站”模式,成为中国石油在上海地区充电新业态的示范旗舰站,进一步扩大双方合作辐射力与影响力。
合作深度更体现在经验共享的长效机制中。上海电力实业将多年积累的充电站施工、运维、维修技术经验,通过专题培训、实地观摩等形式与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共享,助力其提升项目落地效率;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则发挥长久耕耘车辆补能市场中所积累的经验,坚持围绕客户需求延展附加服务,确保充电站“硬件有保障、服务有体验”。双方已开展多轮经验交流活动,实现技术互通、资源互补,为各合作项目的高质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。
1+12 的协同效应,不仅体现在业务协同,更源于合作模式的创新探索。上海电力实业与中石油的合作,早已超越简单项目合作,迈向“标准共建、价值共享” 的生态共生,悄然重塑新能源行业生态规则,为行业注入新活力。
在双方理念中,充电业务不是一锤子买卖,而是需长期耕耘的持续服务。因此,双方着力打造的不是孤立充电桩,而是涵盖多元服务的“充电+生态系统”,通过延伸服务链条提升用户粘性、创造更多价值,“人·车·生活”核心理念在此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——充电场站不再仅是车辆补能场所,而是连接用户、企业与社会的重要纽带,为用户提供便利,为企业创造价值,为社会推动绿色发展。
上海电力实业与中国石油上海销售的合作,不是偶然的商业选择,而是国有骨干企业服务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的主动担当与生动实践。从充电设施到光伏储能,从现有项目到未来赛道,双方始终以“转型发展”为核心,以解决行业痛点为导向。随着重卡新能源化成为行业新增长点,但高功率、大容量补能需求对场站电网接入、场地承载提出新挑战。在近期召开的2025第二届虚拟电厂(上海)高峰论坛“引领”分论坛上,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公司新能源专班副班长、中油港汇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克鑫便以“车网融合·绿动未来:中国石油引领重卡新能源化与智慧能源生态共建”为题,进行了相关话题演讲与阐述。
双方已将重卡充电领域列为重点关注方向,基于各自优势就重卡充电场站建设与运营展开积极探索,后续将进一步深化调研与沟通,待方案完善后推进实质性合作,共同破解重卡新能源化补能难题。
此外,双方还将继续深化在储能、氢能、虚拟电厂、智能运维等领域的协作,打破行业边界,进一步释放1+12 的协同效应,在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、推动可持续发展注入持续动能。
在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中,上海电力实业与中国石油上海销售的合作犹如协同前行的巨轮,朝着绿色、低碳、智慧的能源未来稳步航行。未来,必将有更多企业加入这场 “双向奔赴”,以合作促发展,以创新破难题,共同开创更美好的能源新时代,为实现 “双碳” 目标贡献更大力量。
在全球能源革命的汹涌浪潮之下,传统能源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,新能源崛起之势重塑行业发展底层逻辑。